“街拍”须守住法律和伦理边界
2025-04-21 10:29:53? ?来源: 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上海安福路被称为“街拍的宇宙中心”。在那活跃的,除了专程来此打卡的游客外,还有一群“老法师”,他们拿着“长枪短炮”来找寻街拍灵感。然而近年来,安福路“老法师”们陷入舆论争议。最近,一段上海一女子在安福路上怒怼“老法师偷拍”的视频就在网络上爆火。 夏日,部分摄影爱好者未经允许,就把镜头对准着装清凉的女性,还将照片、视频上传社交平台上吸引流量、获得广告投放,由此牟利。这种行为不仅侵犯被拍摄者的合法权益,还裹挟着“性别凝视”,引发公众的深思。 一些摄影者以“公共场合无隐私”为借口,在社交平台发布未经授权的街拍作品,贴上“清凉穿搭”等吸睛标签。可民法典明确规定,未经肖像权人同意,不得制作、使用、公开其肖像。即便在公共场合,被拍摄者也有拒绝被拍的权利。 更糟的是,在社交平台“清凉街拍”标签下,热门视频常以女性腿部、腰线等为特写,把女性身体当作消费对象。某些“老法师”把镜头故意聚焦女性身体局部,将正常着装扭曲成“性感符号”,这是对女性的物化与不尊重。有女性网友吐槽,穿吊带出门就像成了“展品”,被镜头盯着浑身不自在。还有女性反映,在公园穿吊带裙散步时,遭“老法师”围堵跟拍。 作为一种街头文化活动,街拍丰富了公众的城市文化生活,本应记录时代穿搭风貌,展示城市之美、人文之美,但不应“想怎么拍就怎么拍”,更不能成为偷拍者的“通行证”或“遮羞布”。 打破这一困局,摄影行业应制定《街拍伦理指南》,明确“先询问、后拍摄”原则;社交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,拦截侵权标签与恶意剪辑;公众也要像安福路上怒怼“老法师”的女子那样,勇敢对越界行为说“不”,积极维权捍卫人格尊严。 街头摄影应是展现时代魅力的窗口,而非冒犯他人的工具。只有将尊重个体意愿融入创作,镜头语言才能传递善意与美感。守住法律和伦理边界,远比单纯捕捉画面重要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