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好市场准入“破壁人”
2025-04-30 09:24:58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》,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,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,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。(4月29日新华社) 市场准入是经济活动的首道关卡。关卡紧闭、门槛“高筑”,经营主体就会“四处碰壁”“无所施展”;反之,才能开展经营、公平竞争,激发市场的创新创造活力,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。清扫壁垒、放宽准入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 近几年,从中央到地方密集施策,花了很多心思。完善负面清单制度,严禁“单外有单”和违规“增许可”;落实公平竞争审查,打破封闭“小市场”、自我“小循环”;累计向社会公开通报7期115个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……随着政策“靠前发力”,各种形式的壁垒得到有效清除,为放宽准入按下了“快进键”。但也要承认,不少地方“玻璃门”“弹簧门”“旋转门”等堵点卡点尚未完全消除,一些企业“上告无门”“告而不理”“理而不决”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,发现和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机制没有完全成熟,离“非禁即入”还有一段差距。 怎么办?“扫帚不到,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。”此次整治行动剑指15类重点情形,一寸一寸扫去灰尘,将有力保障市场准入更加公平。各地如何发力,让扫帚扫到位?首要一点,不能做表面文章。口号大过行动,起不到实际效果。各地务必要对涉及市场准入的各类规定文件和行为进行全面清理,不藏着掖着,不做表面文章,不玩文字游戏,该废止的废止,该纠正的纠正,将市场准入各环节“放在阳光下”。 此外,从过往的经验看,一些地方在放宽市场准入的过程中,容易一厢情愿,忽视微观主体的“体感”,导致看起来放开了很多权限,实际上却“迎不来客”。这要求清障行动既要做价值判断,也要做技术判断,从微观主体的角度综合考量,想方设法查找真问题。比如,开展线索归集,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,全面归集各类渠道获得的问题线索,精准排查准入壁垒。 从“行动”到“见效”,还有不少的路要走。各地要不遗余力,完善制度设计、健全长效机制,将清理行动落实到位,为市场活力释放更大空间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